
文/杨荆霞
“nbcs”“yyds”堪比“摩斯密码”的词语缩写,“你个老六”“就挺秃然”等网络用语逐步入侵未成年人的学习与生活,博眼球、赚流量的照片,暗黑、二次元装扮等遭到未成年人竞相模仿,也成了一些网络暴力、校园欺凌的推手。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侵蚀问题已不容忽视。少年兴则国兴,少年强则国强,保护未成年人并不是通过戒网、断网等简单粗暴方式将他们隔绝在网络空间之外,营造良好网络环境,织密“安全网”,才能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夯实法治根基,筑起安全屏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谋划未成年人工作,多次强调要“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”,并就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、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。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》,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,重点就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促进、规范网络信息内容、保护个人信息、防治网络沉迷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,切实用法治构筑起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。
强化平台监管,助力健康上网。网络空间不是“法外之地”。网络空间是虚拟的,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,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,明确各方权利义务。通过规范网络直播、短视频等平台的内容审查和加大处罚惩治力度,禁止传播虚假低俗视频、不良文化等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,净化网络空间,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;鼓励和支持制作、复制、发布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革命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。
协同家校共育,防治网络沉迷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源于日常学习生活。家校协同加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,及时纠正和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语言,而不是让网络“烂梗”、不规范甚至恶俗的网络语言成为口头禅。家校协同举办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,普及网络安全知识,增强文明上网意识。同时家长要放下手机以身示范,发现孩子兴趣,引导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主动接触探索大自然,疏散网络对孩子的诱惑。
信息时代浩荡前行,网络空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自觉修网德、勤网思、明网安、善网行,让良法以善治,让监管有效能,让童心绘清风,共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责编:周冠成
来源:新湘潭客户端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蔡蔡和大乔:返乡青年 逐梦“绿心”沃野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“小巨人”
岳塘区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“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”活动启动
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“世外桃源”
我爱湘潭我的家|岳塘区:欢天喜地闹元宵
下载APP
分享到